找到相关内容37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历史演进论佛教中国化

    《维摩》经,《中》《论》诸论,而用中国论学文体扼要叙出。凡印度名相之分析,事数之排列,均皆解除毕尽。此虽为文字之更革,但肇能采掇精华,屏弃糟粕,其能力难免匹敌,而于印度学说之毕化,此类作品均有建树。”〔14〕笔者以为,僧肇的学说是综合印度佛学、中国玄学的产物,“屏弃”了二者的“糟粕”,用严格的逻辑形式证明佛学经义,是一种独创,是佛学本体论的中国化。  从魏开始,佛学理论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快。根据...

    尹德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5040778.html
  • 读太虚大师大乘三宗说之感想

    虚空中的光影。故于一切佛法,容易成为融会贯通的思想。”这种境界,固非钻故纸堆,滞于文字,取古人糟粕者,所能领会到的。   大师以为:“凡治彻头彻尾之学,有展手撑破虚空边,伸脚踏...缘生法中,求其尽善尽美,使人类同臻安乐。此在佛教即为人乘正法。若学大乘菩萨法,于其广立种种名,说种种相,令人多闻熏习,如理作意者,亦同于世间之学,则必滞于名相,取其糟粕。今之学法相唯识者,此种流弊,已...

    单培根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3156530.html
  • 发掘禅宗文化精华 促进“三种和谐”

    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对待佛教文化的态度就像对待其他一切传统文化一样,我们的基本方针是: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,古为今用,洋为中用。因此,发掘整理佛教文化中精华的内容,使之为为今天的现实服务,应当是...和谐。因此,这“三种和谐”,都是重要的,缺一不可。  通过上面对禅宗文化内涵的分析,我们可以断言,只要抛弃佛教文化中那些糟粕和消极的东西,挖掘和发扬其积极和优良的成分,将对社会的稳定、社会的健康发展和“...

    朱明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52259468.html
  • 佛教医学概论(续二)

    汤水,就不会得病,也不用吃药。“吃饭须细嚼慢咽,以津液送之,然后精味散于脾,华色充肌。粗快则只为糟粕,填塞肠胃”。吃饭必须细嚼慢咽,用唾液送下。这样,食物中的营养才会被脾胃吸收,使肤色有光采。否则,大口吞咽,囫囵吞枣,食物就是一堆糟粕,只起个填塞肠胃的作用而已。孙思邈在《千金翼方·养老食疗》中还说:“每食必忌于杂,杂则五味相扰,食之不已,为人作患。”杂食不如次第分顿食之。因为这样,乃能各得其味,既...

    肖 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4766765.html
  • 禅净合流与明代禅宗美学思想的走向

    “夫为学者,以一大藏教,开自己清净眼目。”(注:元来《示雪憨禅人》。)元贤认为参禅不应排斥教理,他批评那种以佛经为糟粕的理论:“是不知言可以障道,亦可以载道。执之,则精醇即为糟粕;了之,则糟粕皆为精醇...

    皮朝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5440702.html
  • 试论佛学对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影响

    )  客观地讲,王守仁并非完全否定语言文字在成人之道中的作用,古代之经、古人之言可以规定行为的方向。虽不能执着五经,但五经却是达于道的必然中介与必要工具。王守仁讲:  得鱼而忘筌,醪尽而糟粕弃之。鱼醪之未得,而曰是筌与糟粕,鱼与醪终不得矣。五经,圣人之学具焉。然自其已闻者而言之,其于道也,亦筌与糟粕耳。(注:《王阳明全集》卷二十二,《五经臆说序》。)  王守仁对语言文字这种既肯定又否定的做法,便...

    张学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02540822.html
  • 人文精神与全球伦理

    认为,如何发扬民族传统中的符合科学和民主的精华,去其糟粕,这是我们知识分子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知识选择,要用科学和民主的标准对传统文化进行一种检查,进行一种反思,表面上看这是非常合理非常合情的。但是我们...中华民族没有开发出来的,必须向西方世界加以借鉴的文化资源。假如以这两种资源为标准,又对传统的文化进行仔细检查,那么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则特别多。这意思是说,在传统文化里面能够符合西方意义下的科学和民主思想的...

    杜维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4447852.html
  • 庄子与禅(2)

    桓公说:“请问,公所读的是什么书?”桓公说:“是圣人之言。”轮扁问道:“圣人还在吗?”桓公说:“已经死了!”轮扁说:“那么你所读的书,是古人的糟粕了!”桓公说:“寡人读书,轮人怎能随便议论!说得出理由...不能承继我,所以七十岁了,还在斫轮。古时人,和他所不能传授的,都已经消失了,那么你所读的,就是古人的糟粕了!”  (43) 见《杂阿含经》,卷11,第276经。  页137   按禅宗所标榜的宗风,是...

    罗锦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4648130.html
  • 中国敦煌学研究与国际视野

    于私家。兹国有之八千余轴,盖当时唾弃之剩余。精华已去,糟粕空存,则此残篇故纸,未必实有系于学术之轻重者在。今日之编斯录也,不过聊以寄其愤慨之思耳!是说也,寅恪有以知其不然。(注:此文现收入《陈寅恪集?...北平图书馆所藏的“八千余轴,盖当时唾弃之剩余”,只是一些糟粕而已,所以这个目录,也只不过是“聊以寄其愤慨之思耳”。对此,陈寅恪举出一系列北图所藏有价值的写本,来反驳上述意见: 摩尼教经之外,如《八...

    荣新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4452063.html
  • 试论佛法的解毒功能

    试论佛法的解毒功能  任何传统文化都是可分析的,有精华,也有糟粕。对精华,无疑应该继承发扬。对糟粕,当然应该批判剔除。而究竟什么是精华,什么是糟粕,往往是身处传统中的人难以自觉辨别的。要突破这种身在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灯下黑效应,就需要跳出庐山的远眺和外来"和尚"的旁观。近代异质的西方文化的传入,给中国带来一次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行反省的机会。陈独秀、鲁迅、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大师,引进新文化,批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13955977.html